毛記電視 為香港人真打氣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1/14 09:30

最後更新: 2016/02/04 12:24

分享:

分享:

周一晚的《毛記電視勁曲金曲分獎禮》,論效果、影響、迴響,都像給沉悶的香港投下一枚文化核彈。

只成立了 1 年,毛記電視顛覆、戲謔的二次創作伎倆,愈來愈成熟及得心應手,這種充滿娛樂性、好玩好笑好睇,同時有鮮明信息的大騷,已十分少見,也抓著了香港人的共同焦慮和關心的議題。

它的規模,已完全脫離了網台的框框,不止獲傳統傳媒直播,亦有市民自發搞街頭轉播,證明了它入屋和跨界的能力,從小眾走進大眾。

而最令人動容者,莫過於其走的嬉笑怒罵路,以民生為基礎,為香港人發聲,著實笑中有淚,亦有火。就如「繁忙兒童合唱團」中的主音劉小華唱《補充練習無間做》激起的迴響,就摑了不少口是心非的家長和校長一巴,操練補習日以繼夜,夜以繼日的,已是小孩學童的地獄新常態,所以才叫無間,不少家長和學生聞之心痛,笑人亦笑自己。

它強調香港情、香港身份,以至延伸支撐的本土精神,在河國榮的《真.香港地》作結已唱得一清二楚,選擇了一首沙士時期的 rapper 創作,交由來港落地生根的河國榮演繹,新詞也更直接,背後心思十分厲害,亦見到掌握流行文化和社會議題的熟練能力。

歸根究柢,從戲謔大台頒獎禮開始,扭轉為自己友發聲的機會,從度蹺、揀歌、卡士以至製作,從沒放棄網台的特點,soundbite、畫面、話題和娛樂,還有製造 icon 的能力,顯示了它信心爆棚。

較少人留意的,或許正是它完全創作主導,心無旁鶩,毫無包袱和框框(雖然仍帶著濃厚的商台影子),一如 80 年代的香港電影,創意先行,充滿能量。

其實,無論何種政治環境,遠如早年的《歡樂今宵》,近如《頭條新聞》,針砭時弊的節目一直是香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,只可惜近年大台失色,亞視永恆。

觀眾需要娛樂和真共鳴,毛記電視的成功,也就是真正與受眾同聲同氣,與時並進,普羅觀眾找到自己的聲音,搖旗吶喊,有 heart 有情。毛記電視改變了傳媒生態,並非偶然。

但當然,沒有當下的香港環境,便沒有如此笑住唱、唱到喊的矛盾情境,混雜著如此熾熱而複雜情緒。香港像馬拉松的跑手般,「唔理事情有幾困難」,都要跑下去,香港也要真加油了。

關於馬斯

從事副刊採訪多年,熱愛文字、電影、音樂、藝術、旅遊、烹飪,聊天等等,嗜好繁多,不能盡錄。

撰文 : 馬斯

欄名 : 隨心睇戲